長樂二中高二歷史集備組材料之一
高二歷史(必修三)專題一復習提綱
一、百家爭鳴
1、早期儒學:
孔子——大思想家:a、儒家學派創始人,提出“仁”、“禮”
????????????????? b、對鬼神,敬而遠之
??????? 大教育家:開創私人講學,注重人的全面發展
??????? 政治家:a、仁——要求統治者以“仁”治國,主張德政,反對苛政;
b、禮——主張建立禮樂文明的社會
??????? 文化貢獻:編纂“六經(《詩》《書》《禮》《樂》《易》《春秋》)(《樂》后來亡迭,成了“五經”)
???? ???(孔子的弟子把孔子的言論編纂為《論語》)
孟子——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,發揮孔子的“德治”思想:
? ??????a、提倡“仁政”
??????? b、提出“民貴君輕”思想
荀子——a、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:深入探討孔子“禮”的思想
??????? b、天人關系:提出“天行有?!?,“制天命而用之”(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)
早期儒學的特征——以人為本,注重人的發展,關注民生
2、道家學派:
老子——道家學派創始人:
????????a、思想核心:“道”為世界根本???
??????????????????b、方法論:以“無為”為處世方法(以柔克剛,以弱勝強)
????????????????? c、樸素辯證法思想:事物無條件向對立面轉化(唯心主義辯證法)
??????????????????d、消極思想:對社會發展消極悲觀,幻想回到“小國寡民”的社會
莊子——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:
??????? a、把“道”作為世界的最高原則
??????????????????b、“齊物”:世界萬物沒有界限和差別
老莊思想特征——崇尚自然,超越功利,追求精神自由。對中國古代文化產生重要影響
3、法家學派:
代表人物——李悝:法家學派創始人(在魏國變法,著《法經》)
??????????? 商鞅:變法最徹底,成效最好(在秦國變法:a、廢井田制,承認土地私有制;b、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財;c、實行重農抑商;d、實行編戶制度,加強中央集權;e、燔詩書,明法令,以法為教,以吏為師)
??????????? 韓非子:法家集大成者(a、主張加強君主集權;b、厲行賞罰,獎勵耕戰;c、遵循客觀規律行事,不法古人;d、融合法、術、勢,將法家思想系統化)
思想內容——a、變法改革??? b、獎勵耕戰??? c、君主集權??? d、以法治國(嚴刑峻法)
影響——a、法家思想,適應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變革,國家由分裂到到統一的時代潮流,因而受統治者青睞
??????? b、對秦朝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,維護統一,起了重要作用
??????? c、漢朝以后,法家思想融入儒學,作為獨立的法家學派消失
4、墨家學派:
墨子——墨家學派創始人:主張“兼愛”、“非攻”、“尚賢”、“尚儉”等
??????? 認識論、邏輯學的貢獻:a、認識來源于實踐??? b、判別知識的“三表”法
〇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?
原因——a、春秋戰國時期,周王室衰微,諸侯紛爭,形成學術思想的寬松局面
??????? b、奴隸制瓦解,封建制形成,社會處于變革時代,思想學術活躍
??????? c、各諸侯國為爭霸、兼并戰爭需要,籠絡客卿,禮賢下士
??????? d、私人講學之風的形成,打破了“學在官府”的局面,使大批知識分子脫穎而出
二、儒學的興起
1、秦朝“焚書坑儒”:
背景——a、秦朝加強中央集權制,維護統一的政治需要(百家爭鳴不利于思想統一,妨礙政治統一)
b、儒生以古非今,批評時政
過程——秦始皇采納李斯建議,焚書坑儒(燒毀秦國以外的諸子百家書,坑殺儒生460余人)
評價——a、焚書坑儒在當時是為了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需要,有其必要性
??????? b、抑制了思想,摧殘了文化,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
??????? c、百家爭鳴,學術自由的局面為文化專制所取代
〇 秦始皇為什么沒有把醫藥、卜筮、種樹等書列入焚書范圍?
原因——焚書坑儒的目的是壓制知識分子的思想,鞏固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,這些書是實用之學,不僅不會構成對政權的威脅,而且對國家社會直接有益,因此沒有列入禁毀之列。
2、罷黜百家:
背景——a、中國“大一統”得到鞏固,專制集權的政治體制基本定型
??????? b、以漢族為主體的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
??????? c、漢代儒生對儒學進行發揮,使儒學適應漢朝的政治需要
?????????? (董仲舒對儒學的發揮,增加了“大一統”、“天人感應”、“君權神授”等內容)
過程——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,實行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
影響——a、確立了儒學的獨尊地位,使儒學成為封建正統思想(主流思想)
??????? b、結束了學術思想平等競爭的局面,抑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
??????? c、漢朝加強對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視,有利于教育文化的發展
3、太學出現:
原因——宣揚儒學的需要(也是漢朝統治者重視文化教育的表現)
出現——漢武帝創建太學
意義——a、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國家培養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學校
??????? b、是儒學教育官方化、制度化的標志
??????? c、帶動了民間積極向學的風氣,有利于文化的傳播,改變了官僚貴族壟斷官場的局面
??????? d、太學清議,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治生活
??????? e、太學生的議政運動,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黑暗的政治勢力
4、科舉制度:
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——世官制—察舉制—科舉制
科舉制——概念:通過考試選官的制度
???? ?????演變:隋創立—唐完善—宋元發展—明清腐朽
????????? 評價:積極——a、打破豪門貴族壟斷仕途的局面,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
??????????????????????? b、有利于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
??????????????????????? c、有利于提高官吏的文化素質和行政效率
??????????????????????? d、有利于形成社會重學風氣和讀書風尚,促進了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
??????????????????????? e、是一種相對公平公正的選官制度
? ??????????????消極——a、科舉考試的內容范圍局限于儒家經典,不利于思想文化的正面繁榮
??????????????????????? b、知識分子醉心功名利祿,導致中國古代科技人才力量相對薄弱
??????????????????????? c、明清時期八股取士,抑制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,阻礙科學文化發展
(科舉制以儒學經典為考試主要內容,從而儒學地位提高,全面影響我國古代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生活,儒生成為政治主角)
三、宋明理學
1、儒學困境:
原因——a、東漢末年以后,社會動蕩,政治黑暗,儒學的價值觀受質疑,其權威性被嚴重削弱
??????? b、佛教、道教的流行,直接沖擊了儒學的地位
表現——儒學淪為“箋注之學”
2、儒學復興:
原因——a、儒學有利
??????? b、佛教、道教盛行,帶來許多消極社會影響
表現——a、唐朝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的主張,反對佛教和道教,提出儒家的“道統”思想(宣稱儒家的仁義是最高的“道”)
??????? b、李翱提出從“生命之源”的高度來理解孔孟之道
?????????? (韓、李的思想,成為儒學復興和理學創立的先聲,為理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)
??????? c、北宋士大夫掀起聲勢浩大的儒學復興運動,逐漸形成重忠孝、講廉恥、勵氣節的社會氛圍
影響——恢復了儒學在社會上的正統主流地位,為理學創立奠定了基礎
3、理學創立:
理學——概念:理學是在儒學為中心內容的基礎上,融入佛教、道教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
背景——a、北宋建立后,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,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
??????? b、隋唐以來,儒、佛、道趨于融合,三教合一的局面逐漸形成
c、唐宋以來的儒學復興運動,為理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
d、理學家的努力研究
創立——“北宋五子”將儒學的忠、孝、仁、義提升到“天理”的高度,形成一整套嚴密的思想體系,即理學(新儒學)
??????? 周敦頤:把人與天地萬物的本原合而為一,為“理”生萬物提供了依據
??????? 邵? 雍:揭示宇宙規律,進而解釋人類命運
??????? 張? 載:開創理學中的“氣學”一派,是唯物主義杰出代表
??????? 二? 程:(程顥、程頤)確定理學的最高范疇為“天理”,天理的核心是“仁”
成熟——朱熹總結北宋以來的理學成就,建立龐大而嚴密的理學體系
??????? 朱熹:南宋理學集大成者——
??????? a、理氣關系:理是根本,理先于氣,理離不開氣
??????? b、理學修養:①學習實踐,循序漸進,日積月累??? ②仁者無敵??? ③在獲得精神自足和自由的同時,還要有社會責任心
??????? c、政治理論:“道”的價值是“三綱五?!?,儒家干政就是要“正君心”,從而正綱常,正百官,治國平天下
??????? d、為《四書》注解,使其成為理學主要經典
??? 4、陸王心學:
心學——理學的一派,心學出現,標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論完成
陸九淵——南宋“心學”開創者:a、“心即理也”,本心即天理???
b、“發明本心”,強調個人體悟
王守仁——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:a、人是天地的心,人心就是天理???
b、良知就在人心(良知是人的基本是非之心)
四、明末清初思想活躍局面
李 ?贄——特征:反對正統意識,挑戰正統思想
???????? ?原因:出生伊斯蘭教家庭,受傳統思想束縛較少
??????? ??內容:a、反對“存天理,滅人欲”,自私心是人類的天性
?????????????? ?b、提出“童心說”,不以圣人之言為是非標準
黃宗羲——特征:揭露批判君主專制
????????? 內容:a、呼吁廢除君主專制,提出君臣平等
??????????? ????b、主張限制君權
??????????????? c、反對重抑商,主張工商皆本
????????? 影響:黃宗羲的思想,為中國近代反專制的思想家,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
顧炎武——a、反對君主專制,主張以“眾治”取代“獨治”
????????? b、提出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”的思想
????????? c、主張經世致用
王夫之——a、哲學思想:唯物論思想家(其哲學思辨代表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的頂峰)?
????????? b、政治思想:
?????????? ①揭露歷代帝王把天下當私產,主張“循天下之公”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②批判秦朝以來的暴政(帝王橫征暴斂是民生疾苦的根源;帝王獨尊是君臣失道的根源;法制之弊是政治腐敗的根源)
????????? c、歷史觀:反對“天命”“神道”“道統”對歷史的主宰
唐? 甄——a、批判專制帝王,認為凡帝王都是賊
????????? b、批判“官”,認為大多數官吏是“民賊”
????????? (僅著眼于對黑暗現實的揭露,未能上升到批判制度的高度)
〇 明末清初,為什么會出現思想活躍的局面?
原因——a、明清時期,封建社會衰落,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暴露,引起社會廣泛不滿
??????? b、明朝中期以后,商品經濟發展,資本主義萌芽,生產關系發生變化
??????? c、西學東漸,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
〇 儒學發展演變的階段特征及發展變化的原因
先秦——儒學形成
??????? 特點:以人為本,關注民生
??????? 原因:春秋戰國,戰爭頻繁,社會動蕩,人民疾苦,儒家從維護統治的角度出發,要求統治者以仁治國,體恤民情,實行仁政
秦朝——焚書坑儒,抑制儒學
??????? 特征:儒學發展進入低潮
??????? 原因:a、秦朝鞏固統一和中央集權的需要,以文化專制取代百家爭鳴的局面
?????? ???????b、儒生以古非今,批評時政,反對郡縣制
漢朝——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,儒學興起
??????? 特征:增加了“大一統”、“天人感應”、“君權神授”等內容
????????????? 儒學開始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(主流思想)
??????? 原因:a、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訓
????????????? b、儒生對儒學進行發揮,使儒學適應漢武帝鞏固“大一統”的政治需要
????????????? c、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,實行罷黜百家,表彰六經
魏晉——儒學陷入困境
南北??? 特征:淪為“箋注之學”
朝????? 原因:a、國家分裂,政治黑暗,社會動蕩,儒學核心價值觀受到普遍質疑,儒學權威性被嚴重削弱
????????????? b、佛教、道教的流行,直接沖擊了儒學的核心地位
唐宋——儒學復興
??????? 特征:提出儒學的“道統”思想??? (“仁”是最高的“道”)
??????? 原因:a、統一局面形成,儒學有利于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
b、佛教、道教盛行,帶來許多消極影響
宋明——理學的創立和發展(儒學發展的新階段)
??????????????? 特征:a、在儒學為中心內容的基礎上,融入佛教、道教的思想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b、儒學的“仁”是最高的“天理”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c、“存天理,滅人欲”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d、“三綱五?!?/SPAN>
?????? 原因:a、唐宋儒學復興運動,恢復了儒學的正統主流地位,
??????????????? 為理學創立奠定了基礎
???????????? b、理學家的刻苦研究
明清——儒學(理學)的正統地位受挑戰
??????? 特征:儒學仍處于社會主流地位
??????? 原因:a、封建社會趨于衰落,封建制度的腐朽性日益暴露
????????????? b、商品經濟發展,資本主義萌芽,形成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